2014年10月23日星期四

每日英语

Be yourself, everyone else is already taken.​
做你自己吧,其他角色都已经有人了。

2014年10月22日星期三

Linux有问必答:如何在CentOS7上改变网络接口名

提问: 在CentOS7,我想将分配的网络接口名更改为别的名字。有什么合适的方法来来重命名CentOS或RHEL7的网络接口?
传统上,Linux的网络接口被枚举为eth[0123...],但这些名称并不一定符合实际的硬件插槽,PCI位置,USB接口数量等,这引入了一个不可预知的命名问题(例如,由于不确定的设备探测行为),这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网络配置错误(例如,由无意的接口改名引起的禁止接口或者防火墙旁路)。基于MAC地址的udev规则在虚拟化的环境中并不有用,这里的MAC地址如端口数量一样无常。
CentOS/RHEL6引入了一致和可预测的网络设备命名网络接口的方法。这些特性可以唯一地确定网络接口的名称以使定位和区分设备更容易,并且在这样一种方式下,无论是否重启机器、过了多少时间、或者改变硬件,其名字都是持久不变的。然而,这种命名规则并不是默认在CentOS/RHEL6上开启。
从CentOS/RHEL7起,这种可预见的命名规则变成了默认。根据这一规则,接口名称被自动基于固件,拓扑结构和位置信息来确定。现在,即使添加或移除网络设备,接口名称仍然保持固定,而无需重新枚举,和坏掉的硬件可以无缝替换。
* 基于接口类型的两个字母前缀:
*   en -- 以太网
*   sl -- 串行线路IP (slip)
*   wl -- wlan
*   ww -- wwan
*
* 名字类型:
*   b<number>                             -- BCMA总线和新书
*   ccw<name>                             -- CCW总线组名
*   o<index>                              -- 车载设备的索引号
*   s<slot>[f<function>][d<dev_port>]     -- 热插拔插槽索引号
*   x<MAC>                                -- MAC 地址
*   [P<domain>]p<bus>s<slot>[f<function>][d<dev_port>]
*                                         -- PCI 位置
*   [P<domain>]p<bus>s<slot>[f<function>][u<port>][..]1[i<interface>]
*                                         -- USB端口号链
新的命名方案的一个小的缺点是接口名称相比传统名称有点难以阅读。例如,你可能会发现像enp0s3名字。再者,你再也无法来控制接口名了。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你喜欢旧的方式,并希望能够选择任意名称分配给CentOS/ RHEL7的设备,你需要重写默认的可预测的命名规则,定义基于MAC地址udev规则。
下面是如何在CentOS或RHEL7命名网络接口。
首先,让我们来禁用该可预测命名规则。对于这一点,你可以在启动时传递“net.ifnames=0”的内核参数。这是通过编辑/etc/default/grub并加入“net.ifnames=0”到GRUBCMDLINELINUX变量来实现的。
然后运行这条命令来重新生成GRUB配置并更新内核参数。
$ sudo grub2-mkconfig -o /boot/grub2/grub.cfg 
接下来,编辑(或创建)一个udev的网络命名规则文件(/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并添加下面一行。更换成你自己的MAC地址(08:00:27:a9:7a:e1)和接口(sushi)。
 $ sudo vi /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 

SUBSYSTEM=="net", ACTION=="add", DRIVERS=="?*", ATTR{address}=="08:00:27:a9:7a:e1", ATTR{type}=="1", KERNEL=="eth*", NAME="sushi"
最后,重启电脑并验证新的接口名。
请注意,配置重命名后的接口仍然是你的责任。如果网络配置(例如,IPv4设置,防火墙规则)是基于旧名称(变更前)的,则需要更新的网络配置以反映更改的名称。

译者:geekpi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命令行基础工具的更佳替代品

命令行听起来有时候会很吓人,特别是在刚刚接触的时候,你甚至可能做过有关命令行的噩梦。然而渐渐地,我们都会意识到命令行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吓人,反而是非常有用。实际上,没有命令行正是每次我使用 Windows 时让我感到崩溃的地方。这种感觉上的变化是因为命令行工具实际上是很智能的。 你在任何一个 Linux 终端上所使用的基本工具功能都是很强大的, 但还远说不上是足够强大。 如果你想使你的命令行生涯更加愉悦, 这里有几个程序你可以下载下来替换原来的默认程序, 它还可以给你提供比原始程序更多的功能。

dfc

作为一个 LVM 使用者, 我非常喜欢随时查看我的硬盘存储器的使用情况. 我也从来没法真正理解为什么在 Windows 上我们非得打开资源管理器来查看电脑的基本信息。在 Linux 上, 我们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1. $ df -h
该命令可显示电脑上每一分卷的大小、 已使用空间、 可用空间、 已使用空间百分比和挂载点。 注意, 我们必须使用 "-h" 选项使得所有数据以可读形式显示(使用 GiB 而不是 KiB)。 但你可以使用 dfc 来完全替代 df, 它不需要任何额外的选项就可以得到 df 命令所显示的内容, 并且会为每个设备绘制彩色的使用情况图, 因此可读性会更强。
另外, 你可以使用 "-q" 选项将各分卷排序, 使用 "-u" 选项指定你希望使用的单位, 甚至可以使用 "-e" 选项来获得 csv 或者 html 格式的输出.

dog

Dog 比 cat 好, 至少这个程序自己是这么宣称的。 你应该相信它一次。 所有 cat 命令能做的事, dog 都做的更好。 除了仅仅能在控制台上显示一些文本流之外, dog 还可以对其进行过滤。 例如, 你可以使用如下语法来获得网页上的所有图片:
  1. $ dog --images [URL]
或者是所有链接:
  1. dog --links [URL]
另外, dog 命令还可以处理一些其他的小任务, 比如全部转换为大写或小写, 使用不同的编码, 显示行号和处理十六进制文件。 总之, dog 是 cat 的必备替代品。

advcp

一个 Linux 中最基本的命令就是复制命令: cp。 它几乎和 cd 命令地位相同。 然而, 它的输出非常少。 你可以使用 verbose 模式来实时查看正在被复制的文件, 但如果一个文件非常大的话, 你看着屏幕等待却完全不知道后台在干什么。 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是加上一个进度条: 这正是 advcp (advanced cp 的缩写) 所做的! advcp 是 GNU coreutils 的一个 补丁版本, 它提供了 acp 和 amv 命令, 即"高级"的 cp 和 mv 命令. 使用语法如下:
  1. $ acp -g [file] [copy]
它把文件复制到另一个位置, 并显示一个进度条。
我还建议在 .bashrc 或 .zshrc 中设置如下命令别名:
  1. alias cp="acp -g"
  2. alias mv="amv -g"
(译者注: 原文给出的链接已貌似失效, 我写了一个可用的安装脚本放在了我的 gist 上, 用的是 AUR 里的 patch。)

The Silver Searcher

the silver searcher 这个名字听起来很不寻常(银搜索...), 它是一款设计用来替代 grep 和 ack 的工具。 The silver searcher 在文件中搜索你想要的部分, 它比 ack 要快, 而且能够忽略一些文件而不像 grep 那样。(译者注: 原文的意思貌似是 grep 无法忽略一些文件, 但 grep 有类似选项) the silver searcher 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彩色输出, 跟随软连接, 使用正则表达式, 甚至是忽略某些模式。
作者在开发者主页上提供了一些搜索速度的统计数字, 如果它们的确是真的的话, 那是非常可观的。 另外, 你可以把它整合到 Vim 中, 用一个简洁的命令来调用它。 如果要用两个词来概括它, 那就是: 智能、快速。

plowshare

所有命令行的粉丝都喜欢使用 wget 或其他对应的替代品来从互联网上下载东西。 但如果你使用许多文件分享网站, 像 mediafire 或者 rapidshare。 你一定很乐意了解一款专门为这些网站设计的对应的程序, 叫做 plowshare。 安装成功之后, 你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来下载文件:
  1. $ plowdown [URL]
或者是上传文件:
  1. $ plowup [website name] [file]
前提是如果你有那个文件分享网招的账号的话。
最后, 你可以获取分享文件夹中的一系列文件的链接:
  1. $ plowlist [URL]
或者是文件名、 大小、 哈希值等等:
  1. $ plowprobe [URL]
对于那些熟悉这些服务的人来说, plowshare 还是缓慢而令人难以忍受的 jDownloader 的一个很好的替代品。

htop

如果你经常使用 top 命令, 很有可能你会喜欢 htop 命令。 top 和 htop 命令都能对正在运行的进程提供了实时查看功能, 但 htop 还拥有一系列 top 命令所没有的人性化功能。 比如, 在 htop 中, 你可以水平或垂直滚动进程列表来查看每个进程的完整命令名, 还可以使用鼠标点击和方向键来进行一些基本的进程操作(比如 kill、 (re)nice 等),而不用输入进程标识符。

mtr

系统管理员的一个基本的网络诊断工具traceroute可以用于显示从本地网络到目标网络的网络第三层协议的路由。mtr(即“My Traceroute”的缩写)继承了强大的traceroute功能,并集成了 ping 的功能。当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路由时,mtr会显示所有的中继节点的 ping 延迟的统计数据,对网络延迟的定位非常有用。虽然也有其它的 traceroute的变体(如:tcptraceroute 或 traceroute-nanog),但是我相信 mtr 是traceroute 工具里面最实用的一个增强工具。
总的来说, 这些十分有效的基本命令行的替代工具就像那些有用的小珍珠一样, 它们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发现, 但当一旦你找到一个, 你就会惊讶你是如何忍受这么长没有它的时间! 如果你还知道其他的与上面描述相符的工具, 请在评论中分享给我们。

作者:Adrien Brochard 译者:wangjiezhe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Announcing the AWS China (Beijing) Region

AWS is excited to announce its upcoming limited preview of its China (Beijing) Region. In the limited preview, which will be deployed in early 2014, a select group of China-based and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with customers in China will be invited to begin using the new Beijing Region to build their businesses and run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cloud. Businesses or software developers can apply for access to the limited preview of AWS services in the AWS China Region today at http://www.amazonaws.cn.
Customers who wish to use the new Beijing Region are required to sign up for a separate set of account credentials unique to the China (Beijing) Region. Customers with existing AWS credentials will not be able to access resources in the new Region, and vice versa.
Under the Limited Preview phase, access to the new Region will be by invitation only. AWS will periodically review applicants for the limited preview and invite more and more customers to experience our services in China. The China (Beijing) Region aims to help customers reduce latency to end-users based in China while avoiding the up-front expenses, long-term commitments, and scaling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maintaining and operating their own infrastructure. Beijing joins Sydney, Singapore and Tokyo as the fourth Region in Asia Pacific and as the tenth Region worldwide. We will gradually open up the Region for a wider range of customers over time.
AWS’s new Beijing Region will support 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Amazon EC2), Amazon Elastic Block Store (Amazon EBS), 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Amazon S3), Amazon 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 (Amazon RDS), Amazon DynamoDB, Amazon ElastiCache, Amazon Elastic MapReduce (Amazon EMR), Amazon Virtual Private Cloud (Amazon VPC), Amazon CloudWatch, AWS CloudFormation, AWS Storage Gateway, 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 (Amazon SQS), Amazon Simple Notification Service (Amazon SNS), Auto Scaling, Elastic Load Balancing, Amazon Glacier, Amazon Simple Workflow (SWF), AWS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IAM), AWS Management Console, and AWS Premium Support.
Please visit the new China website for more information at www.amazonaws.cn.

每日英语

You can only come to the morning through the shadows.
不经历夜的黑暗,怎能见晨的光明

2014年10月20日星期一

每日英语

It is better to be hated for what you are than to be loved for what you are not.
宁可人恶真我,不愿人喜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