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4日星期六

舍友今天在图书馆看上一生物系的学妹,他决定勾搭一下

舍友今天在图书馆看上一生物系的学妹,他决定勾搭一下。他端着一本书做到那学妹的身边,
问:你介意我与你一同探究孟德尔定律吗?
学妹没有抬头: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性质是有差异的。
舍友:我倾心于轴心一方的意大利。
学妹瞥了他一眼:滑铁卢一战拿破仑为什么不动用空军?
舍友:你知道列克星敦对于美国独立的意义吗?
学妹合上手中的书本:经济学中对消费的分类中,除了自给性消费还有什么?
舍友扶了扶眼镜:我崇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那个伟人。
学妹笑了笑:你熟悉安培定则吗?
舍友摇了摇头:乙醇制乙烯时温度计的位置不能大意。
学妹:我听说秘鲁西海岸东南信风已经持续了三个月。
舍友耸了耸肩:我知道如何正确熄灭酒精灯。
学妹站起身,说:那走吧。
于是舍友给了我一百,让我自己出去搓一顿,而他则拉着学妹回了宿舍。
我一头雾水懵逼了一下午。




释义:
友:你介意我和你啪啪啪吗?
妹:看片和实战是不一样的,你有经验嘛?
友:经验不多,但我有一颗参战的心
妹:咋不去打飞机
友:有了第一枪,后面才能星火燎原策马崩腾
妹:商品性消费,你给钱吗?
友:论持久战,可以长期包养
妹:帮你撸可以吗
友:一定要插入
妹:插入很危险,不要出事了
友:走吧我带套

2016年9月23日星期五

运维新手们,别再问需不需要学PYTHON了

经常有人在群里问,运维人员需不需要学开发?需不需要学 PYTHON ? PYTHON 和 SHELL 有什么区别?天天问这种好水的问题,我实在受不了,决定帮大家扫扫盲,求求新手们,以后别他妈瞎问了。

  现阶段,掌握一门开发语言已经成为高级运维工程师的必备计能,不会开发,你就不能充分理解你们系统的业务流程,你就不能帮助调试、优化开发人开发的程序, 开发人员有的时候很少关注性能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得运维人员来做,一个业务上线了,导致 CPU 使用过高,内存占用过大,如果你不会开发,你可能只能查到进程级别,也就是哪个进程占用这么多,然后呢?然后就交给开发人员处理了,这样咋体现你的价值?

  另外,大一点的公司,服务器都上几百,上千,甚至数万台,这种情况下怎样做自动化运维?用 SHELL 写脚本 FOR 循环?呵呵,歇了吧, SHELL 也就适合简单的系统管理工作。到复杂的自动化任务还得要用专门的开发语言。你可能说了,自动化管理有专门的开源软件\监控也有,直接拿来用下就好了,但是现有的开源软件如 puppet\saltstack\zabbix\nagio 多为通用的软件,不可能完全适用你公司的所有需求,当你需要做定制、做二次开发的时候,你咋办?找开发部门?开发部门不懂运维的实际业务逻辑,写出来的东西烂烂不能用,这活最后还得交给运维开发人员来做。

  其次,不会运维开发,你就不能自己写运维平台\复杂的运维工具,一切要借助于找一些开源软件拼拼凑凑,如果是这样,那就请不要抱怨你的工资低,你的工作不受重视了。

  为什么要学 PYTHON ?

  PYTHON 第一是个非常牛 B 的脚本语言, 能满足绝大部分自动化运维的需求,又能做后端 C/S 架构,又能用 WEB 框架快速开发出高大上的 WEB 界面,只有当你自已有能力做出一套运维自动化系统的时候,你的价值才体现出来,你才有资格跟老板谈重视, 否则,还是老老实实回去装机器吧。

  运维开发为什么要用 PYTHON ?

  Good question, 为什么不用 PHP , JAVA , C++ , RUBY ,这里我只能说,见人见智, 如果你碰巧已经掌握了除 PYTHON 之外的其它语言,那你爱用啥用啥,如果你是一个连 SHELL 都还没写明白的新手,想学个语言的话,请用 PYTHON , 为什么呢?首先, PHP 是跟 PYTHON 比的最多的,其实他俩根本就不用比,为什么呢?两个语言适用性不同, PHP 主要适用于 WEB 开发,可以迅速的做出中小型,轻量级的 WEB 网站,但后端嘛,基本还是要借助其它语言, 借助什么语言呢? SHELL ? PYTHON ?呵呵。 而 PYTHON 呢, 是个综合语言, 前后端都可以,单拿出来比 WEB ,也一点不比 PHP 差,但为什么WEB方向上 PHP 比 PYTHON 要火? 先入为主嘛, PHP 90 年代诞生就是做 WEB 的, PYTHON2000 年后才出现 WEB 框架,但论优秀程度上, PYTHON 的 WEB 框架基本上出其无左,至少是跟 PHP 比。

  那 JAVA 呢?好吧,一个臃肿\中庸\豪无新意的语言,还是老老实实用它来做 ERP 吧,搞个运维小平台,用 JAVA 真心没啥必要,在我看来, JAVA 就是稳定的中年男人,稳定\成熟\秃顶,而 PYTOHN 代表的就是青春, 简洁\快\干净\帅!

  C++ \ C ,这个嘛,我只能说,如果你会了 PYTHON, 又会 C 的话,那你会更吃香,但是不会 C 的话,其实也无大碍,基本上做运维的人,搞搞 C 就是为了来装 B 的,因为多数情况下你都到不了看系统底层源码的程度。

  RUBY ,小日本开发的,还不错,风格跟 PYTHON 有点像,因为 ruby onrails 出了名,国外用的比较多,国内,放心吧,没戏, PYTHON 已经把它的想象空间都占死了。

  当然还有新的语言 GO , 有些搞运维的看见做开发的人员搞 GO ,也想凑热闹,觉得是未来,我想说,别瞎没事跟风, GO 再成功,也不会变成运维开发语言。

  有些人觉得 PYTHON 效率底,说他不能支持多线程, OH ,好吧,这个还有点说对了,但是我想问,看我这篇文章的有几个做过搜索引擎开发?有几个做个上亿 PV 的并发网站开发? 有几个看过 LINUX 内核源码?如果没有,请别瞎跟着传了,知道 PYTHON 为什么不支持多线程吗?这句话问错了,其实 PYTHON 支持多线程,只是不支持多 CPU 多线程,也就是一个程序 spawn 出来的多线程只能占用一个 CPU ,但是为什么呢?噢,因为 GIL , GIL 是什么东东,请自行补脑。。。但是你非得用多线程吗?你可以用多进程呀,再牛 B 你还可以用协程呀,这些 PYTOHN 支持的都很好呀,如果你的程序逻辑不好,搞个多线程也快不起来。我认识一个博士讲过一句话,我觉得不错,他说,程序效率高低, 80% 都是写程序的人决定了,语言本身就占 20% ,所以下次有人再说 PYTHON 效率低的时候,请让他先回去自己检查下自己的程序多了多少无用的逻辑、循环等等。 这个博士自己用 PYTHON 写的 WEB 程序,一台服务器每天能处理上亿请求,一秒并发近两万, 什么 WEB 框架这么牛 B ? 别问它是谁, 它叫 tornado 。

  PYTHON 能否自学?

  当然可以,什么都可以自学,前提是你得能学得会,见过 N 多菜鸟踏上上自学的不归路,他妈的什么都能自学的话,还用大学干什么?自己在家鳖不就行了?动不动就说 PYTHON 是个脚本语言,自己看看就不会了,说这话的只可能有两种人,一种是高手,一种是 SB ,对于高手来讲,他肯定已经会其它语言, PYTHON 在这种情况下,自学当然就很容易学会,几年前我刚接触 PYTHON 时,代码遇到问题,找了个开发的哥们帮调试,哥们帮调了十几分钟就搞定了,结果人家以前一句 PYTHON 代码也没写过,为什么,因为语言都有相通之处,一门掌握好了,其它门自己学学就会了。但对于新手来讲,没任何语言基础就开始自学,那么恭喜你,菜鸟们见此文章为证,从今天开始自学,一年后,你要是能自己做出个软件来,来找我要一千块钱。 哈哈,真的。 基本上自学是属于专业人员干的事情,就像会一门乐器了,自己学下就可能学会另一门,但我之前没音乐基础,跟着老师都没把吉它学会。

  所以奉劝没基础又想学 PYTHON 的同学,花点钱去报个班学吧,拿钱换时间,时间是生命,钱没了可再挣钱,时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如果你不信邪,非要自己学,那我佩服你的勇气,不过自己试试就知道了。

  说了这么多,只想告诉那些迷茫不知所措该学什么语言的新手们, 在你还没学好走路的时候,不要老想着,将来我当上老板了,我是开宝马呢?还是开奔驰呢?先学会骑自行车吧。。。

【从容地老去】

此文的确写得有水平一一这是一篇很难得的好文, 强烈推荐各位认真地读完。 这篇文章是吉安县人,师长戴木才,在中央宣传部,帮习近平同志授课的人,深夜发的一篇文章,拜读了,确实很好,可以看看。   【从容地老去】  人生步入老年,该是可遇不可求的福气。 这个福,是自然自在的衰老过程和形式,所谓仁者之寿。 当你郑重其事,以至孜孜以求地关注起长寿的时候,十有八九为时已晚。 长寿,被向往;养生,被推崇;百岁,被期望。 一生被名利所折磨、奔波的人们,又开始忙于琢磨如何长寿?于是,又开始折腾起自身来了! 电视广播,报刊网络,街谈巷议,道听途说,于是,高人全出来了! 专家说,学者说,医生说,禅师说…… 讲动的,讲靜的,讲吃素的,讲喝水的,讲拍手的,讲泡脚的,讲打坐的,讲打拳的,讲游泳的,讲爬山的,讲戒酒的,讲戒烟的…… 听来听去,仿佛越活越不会活了? 试问一下,这些说教者,他们自己长寿吗?谁做过这些人的寿命统计,养生名家,营养医师,茶道禅师、太极高手、瑜伽教练,运动健将… 恐怕他们自身实践和理论也未必统一。 长寿的条件,天好,地好,水好,人也好,如此奢侈,能自主吗?长寿的要素,遗传、习惯、性格、心态,如此复杂,能优选吗? 物质的享有,无穷无尽。精神的享受,五花八门。灵魂的安稳,飘渺无依。 暴殄天物,大自然的报复多么迅速惊心。安居乐业,似乎到了跟前,忽地又走远了! 听天由命的老话不合时宜啦。那么如今,长寿秘诀何来? 你问问山村的老农吧?他们不懂养生,只求谋生;不懂健身,只爱劳动;不懂休闲,只惯安眠;不懂营养,不懂健身,但腰腿灵便;不懂旅游,但门外就是大自然…… 你问问百岁老人吧?他(她)们大概连半套养生也讲不出来。讲出来的,也未必符合“标准”!他(她)们反倒有爱喝酒的、常抽烟的、吃肥肉的、从不体检的、很少洗澡的……而且,多是历经艰难,不辍辛劳,一生素衣粗食的人。 哪个活法长寿?正像幸福是个自我感觉,难有统一的客观标准,或许也是个各得其所的、因人而异的自我感觉吧。 别人的活法儿,只 能欣赏不能照搬,跟风的模仿,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千篇一律的健康指标,误人不浅! 老年体征的退行性变化,应该视为正常,何必当做病变?天天测血压、量体重,形成负担,为此食寝不安,反生大患。 抗衰老? 衰老岂能抗,天下哪有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 真善美。第一是真,有真才有善与美。素面朝天是自信的美;薄施粉黛,是自尊的美。 敬畏生命。现代医学科技的发达,给与人类防治疾病和减缓痛苦的外力,有病就治,有药就吃。过度的治疗,得到的是无尊严无意义的生命。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一个“孝”字,真是对晚辈严酷的考验。 人生苦短。一个短,没有两个短。半百是短,百岁还是短。人生的来去,不过是幸运和遗憾的往复,不外是美好和烦恼的转换。 过去的,感恩; 未来的,祈祷。其实,能属于可以自主的东西很有限。 请你想想:我们的先辈们,包括古往今来的多少了不起的人物,他们看过电视吗?用上手机吗?玩过微信吗? 今天的我们是多么幸运,偷着乐吧! 世间的美好多着呢,谁能享有完全?未来的精彩多着呢,谁能享有永远…… 老年之福,不再是占有、贪婪;这个福,也不由你主观的设计、策划。老来之福,在于随遇而安,及时行乐。一切的一切,恰到好处,缺了不可,过了便错。 生命是质量与数量的统一。质量第一,数量并不是生命的唯一追求。 长寿的前提,是能自理,是不麻烦、少麻烦他人。不然,则如孔子所言:长寿多辱了。“辱”就是失去了尊严。 何为责任,老了还能做到不拖累儿女就是尽最大责任了,为人子女,没有不希望父母幸福健康的,让儿女们安心放心比给他们任何物质条件和经济帮助更重要!佛说:父母给孩子越多,孩子的福报越少。不知道有几个父母开悟! 优雅地老去,那是文化的境界;体面地老去,那是物化的支撑。二者的内涵太讲究了。我想,还是心平气和从容地老去吧。 有一个数据,不论你感不感兴趣,都应知道并建议你引为借鉴。即:根据权威机构公布:全国人均寿命为73.5岁。按数值反观我们也就是说,还有20年左右的明天。所以,对我们而言,真正有趣味的岁月,也就只有十年左右。 因此,要真正地把这几年过好,还真要认真地盘算一下,以求尽可能不留遗憾,少留遗憾。所以应做好几件事: 一、没有去过但又非常想去看看的地方,一定要趁早去,别犹豫。原因很简单,不是由于山高水长,而是自己力不从心的腿脚,将很快绊住自己。 二、该抓紧办的事情,不论大小,一定不拖沓,抓紧办。趁着我们还能“心血来潮”,有点“想起一出是一出”的激情,办了也就办了。没办,大都也就办不成了。 三、深藏心中的故事,不论酸甜苦辣一定要讲出来。千万别等到你心中想讲可嘴巴却不听使唤的时候,因为那一天可能会来得很快。 四、觉得应该记下来的事,一定要记录下来。别老说自己不会写东西,因为文字不过是语言的物化,一般规律是:说话本身就是有声的文章。 五、对青春时代曾一往情深但未结良缘的梦中人,一定要有表白,不论哪种形式。哪怕只一句话也好。 六、身体器官该省的地方,一定要匀乎着使用。特别是胳膊腿有过硬伤的,要学会“省着用”,省着用就是在延长健康的保质期。 七、以快乐为标准的随心所欲。但心气不可太高,欲望不要过强,要将随心所欲与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结合起来。 八、既要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更要主观为别人、客观为自己。因为在未来的日子里,主观的比重将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小,最后连吃喝拉撒都要由人客观地来摆布了。 我讲这些话绝不是消极,而是积极。因为,就这点时间。虽为老骥,仍志在百里,但伏枥远望,总要大江东去,金乌西坠。何况还有许多无法预测的状况会不期而至,而这些状况多是冲减我们幸福指数的。所以,就这点时间。要让心中少点遗憾,多点满足,就是美丽人生。趁现在还有这点时间,抓紧哟! 此文送给我的亲们! 这是一篇很难得的好文, 强烈推荐各位认真地读完。 【从容地老去】

2016年9月22日星期四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中国人教人向善,讲“善有善报”。教育人要感恩,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方面的经典例子莫过于“衔环结草”的典故。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 颗(魏武子之子)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又《后汉书·杨震传》“杨震字伯起……父宝”李贤注引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华阴黄雀》:“宝(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於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馀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后以“衔环结草”为感恩报德的典故。

小学生作文《我长大了也要当领导》

爸爸当上领导后,从来不敢多说话,生怕给别人带来压力。上个月,他的下属小李到我家来玩,爸爸随口说了句:“家里没空调,比较热,见笑了。”
  第二天,小李带师傅给我家安装了5匹的大空调!怎么也不肯收钱。
  上个星期,爸爸看到老张在办公室吃午饭,其中有煎的鱼,随口说了句:“哎呦,真香!”!
        当天晚上。老张给我家送了一箱鲜鱼来。
  有天晚上在路上,碰到单位的小王和他老婆逛街,爸爸随口称赞道:“哎呦,小王,你媳妇真漂亮!”
  第二天晚上,妈妈不在家,突然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小王媳妇站在门口,见到爸爸就满脸的微笑说:“领导,我们家小王说嫂子不在家,让我来陪陪你!”
       当领导真好,我长大了也要当领导!


一篇文章读懂微信小程序(应用号)是什么,是否值得投入进来做?

距离张小龙的那场首次公开演讲已经有九个月了,而在那场演讲中备受关注的「应用号」在千呼万唤中终于以「小程序」的名字正式对外小范围公测,不少创业者表示机会来了跃跃欲试。诚然,微信每次放出的大招,不管是公众号、服务号、朋友圈广告等,对于抢先抓住机会的人都是不小的红利。而这次这个大招,或许足以影响现有移动互联网的格局。 

张小龙在朋友圈里这样解释道: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

对于希望从「小程序」中获取红利的创业者,不妨好好读完这篇文章。做不做?比怎么做更重要!

一、「小程序」和「公众号菜单栏内嵌H5」有什么区别? 




Native APP和Web APP谁是未来的主流这个命题争了很多年,而Native APP最大的优势也就是对于系统控件接口和框架的调用能力比Web APP不知道高到哪里去。虽然京东同时提供了手机APP和手机H5形式的页面供用户浏览和下单,但是同时用过二者的都能体会到,H5页面在流畅度上还是差一些。

在此之前,很多创业者以公众号菜单栏内嵌H5的形式,完成了基础功能的微信化植入,但通常都是比较简单的页面,操作体验比较一般。

这次微信推出的小程序,最大的亮点在于微信提供了丰富的框架组件和API接口供开发者调用,具体包含:界面、视图、内容、按钮、导航、多媒体、位置、数据、网络、重力感应等。在这些组件和接口的帮助下,建立在微信上的小程序在运行能力和流畅度上面便可以保持和Native APP一样的体验。


二、当我们谈创业的时候,我们到底在做什么?

过去两年在资本的推动和互联网+概念的热炒之下,出现了罕见的创业热潮,各种各样的创业项目出现,应用市场内APP的数量也井喷式增长。

行业里有一个很大的误区:
互联网创业=做个网站
移动互联网创业=做个APP

很显著的现象就是很多传统企业在还没搞清什么是互联网+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做APP了,做出来了有没有人用,当然那是另外一回事。

回到创业这件事上,还是得回归商业的本质,商业是提供顾客所需要的物品和服务的一种行为。所以不管是网站,还是APP,或者很多创业者已经在尝试的微信公众号,甚至是QQ群、微信群,这都是连接用户的一种载体。传统商业依赖于线下实体门店为顾客提供服务,互联网的存在将获取新客户和提供服务的场景进行了线上化改造,从而提升了商业效率。

最近有一家花店在我的同事间很受欢迎,它会给顾客每周固定时间会送来一束搭配好的花。这是一个没有实体店的花店,也没有APP,唯一的载体就是微信公众号,下单支付是在微信号内,信息填写修改是在微信号内,客服也是在微信号内,好像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多其他需要的功能了。所以这样一个创业项目,微信号就足以满足其大部分的需求,虽然在某些环节上可能有些体验粗糙,但相比之下单独做个APP?哪边成本更高呢。


三、为什么微信小程序的诞生对创业者是好机会

1.APP流量成本的急剧攀升

做渠道运营的同学可能会清楚,过去两年里,APP推广的成本是呈翻倍增长的。有些垂类APP的CPA单价高达500元以上,对于创业者来说没有太多钱可以去砸在流量上,但流量往往是控制产品生死的命脉,每年有50%的新APP死在流量问题上。

2.移动互联网格局基本已定,用户主要需求场景已被巨头把持

移动互联网发展已有五年时间,在这几年时间里,从PC时代迁移过来的连接人与信息、连接人与人、连接人与商品、连接人与服务四个大类已经基本完成了格局重塑。用户的主要需求场景,尤其是同时具备刚需和高频两个特点的场景,基础工具、生活服务、娱乐等都已经有PC时代的老巨头继续把持,或者移动互联网新生的小巨头们占据山头。

3.面向所有产品对用户时间的竞争

在之前的文章里,白崎反复讲过一个观点就是现在的竞争不仅仅是同类竞品的竞争,其实是你在和所有产品竞争用户的时间。显然微信是目前的翘楚,平均每天长达4小时以上的停留时长。很多APP面临的问题便是用户即便下载安装了,但也想不起打开,或者打开了很快就被关闭。

在以上三个背景的情况下,对创业者而言环境真的很糟糕,用户获取难、使用率不高是普遍的痛点。在年初的「应用号」概念发布时,便赢得很多创业者的期待,原因就在于大家希望从微信这棵大树上获取一些红利。


四、移动互联网第二春:SuperAPP+LightAPP模式

轻应用是一种趋势,早在2013年左右,百度和UC分别对「轻应用」的模式进行了尝试,虽然都失败了,但不可否认这条路的正确性,只是在当时这两家都不具备发展起生态的能力。

百度的轻应用是以搜索为核心的生态,UC的轻应用是以浏览器为核心的生态,二者都是Web APP的插件化思路。百度轻应用接入了如「顺丰快递」为代表案例的信息查询服务入口,UC轻应用则接入了「迅雷」「快播」为代表案例的和浏览器场景强结合的信息查询、信息下载的入口。

复盘为什么百度和UC都没做起来,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当时的百度和UC都不具备SuperAPP的根基,尤其是不够高频,所以带不起来这个生态。

但2016年的微信来做这件事,天时地利人和似乎都占据了,既有海量的用户,强大的用户粘性,足够长的用户使用时长,是国内目前最称得上SuperAPP的应用了。

白崎预估,这种SuperAPP+LightAPP的模式或许能够带起移动互联网的第二春,很多长尾的需求之前由于落地条件不成熟不能做的,现在可以重新回来尝试一下。即使是很小的一个需求点,以LightAPP的形式附着在微信上,现在也具备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五、谁适合抓住这波红利?

在别人家平台玩,首先得研究平台欢迎什么样的人。从微信官方对外公布的信息来看,最鼓励的是服务提供者,因为这和微信「连接人与服务」的战略诉求最为契合。

白崎的建议是:低频、非刚需场景的长尾服务提供者最适合来做微信小程序

高频场景的服务依然适合以独立APP作为阵地,即便微信在发现Tab内给京东开辟了最明显的「购物」二级入口,依然是用手机京东APP的人多,即使在体验上大大增强的微信小程序推出后,结论依然会是如此。

高频场景的服务天然具备独立发展成生态的潜力,可以自成一套生态体系,比如服务领域的滴滴出行。即使是在微信、支付宝、微博中都开辟了打车入口,这些也只是增量,自家APP还是主要的阵地。

而对于低频、非刚需场景的长尾服务而言,由于需求通常较为简单,使用频次低,撑不起来一个独立APP,寄生在巨头身上是最好的选择。

正如把支付宝中的「转账」、「付款」、「信用卡还款」、「生活缴费」等拆成一个个独立APP,用户肯定不会买账,但把所有跟钱相关的需求都汇聚在一起,哪怕是非常长尾的水电燃气物业费和ETC交费通通都涵盖,这才成就了今天的国民应用支付宝。

现在,微信正在试图开放接受长尾的需求场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无所不包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人与人的连接,包含人与信息的连接,包含人与商品的连接,更包含各类大大小小的服务连接。
比如上面提到过的花店的案例,符合低频场景、长尾服务的特点,他们家就非常适合做微信小程序,而且只要在现有基础上把微信内嵌H5迁移成小程序,就能改善下单流程、客服等方面的体验优化,从而更好地维系用户。


六、决定开发微信小程序之前,这三个担忧不容忽视

听到「小程序」发布的消息后,相信很多人都跃跃欲试,觉得得抓住机会。其实风险与收益共存,下面这三个担忧在决定做之前,得想清楚。

1.如何区分现有独立APP和微信小程序的定位

对于还没有开始做APP的创业者,小程序的发布恰似一阵甘霖,来得正是时候。但对于已经开发了独立APP的创业者呢?开发一个一模一样的微信小程序出来,是否会出现零和博弈造成原有独立APP的荒废?

白崎的建议是,维持原有独立APP的持续迭代更新,把微信小程序作为新的增量部分,在用户数据上做到两边的一致性。把选择权交还给用户,用户总是会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那一边。是否弃掉独立APP,得用数据来说话。

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将微信小程序作为一个lite版,进行产品功能的MVP试验。

至于以哪边作为主要用户阵地,还得结合用户获取成本来看。在同时满足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如果花最少的成本,能获取更多的用户,有什么理由说不呢?


2.假如微信封了你的小程序,怎么办?

微信在过去几年里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生态封闭,这和苹果有些相似。很多创业者借助社交红利尝到甜头,也有因违反规定被微信做封号处理,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

以下案例想必还历历在目:

诱导关注、诱导分享:封号
淘宝链接:屏蔽
虾米音乐分享链接:屏蔽
在朋友圈里传播外链达到一定次数:屏蔽,严重封链接

在微信生态里玩,永远要忌惮红线在哪儿,毕竟微信具备随时掐断脖子的能力,只是它愿不愿意动手的问题。所以做之前熟悉规则很重要,当然也有时候只是简单的立场站队问题。


3.同样存在用户获取成本变高的问题

现在获取用户难是因为手机里的APP太多,应用分发的入口变得集中从而用户获取成本价格昂贵,流量问题从移动互联网诞生至今都是创业者最大的困扰之一。

等红利期过后,微信小程序是否也会出现这个问题呢?

①如何获取用户关注

虽然微信小程序不需要下载安装,但是在成千上万的小程序中,用户从哪儿知道你,找到你呢。对此张小龙的朋友圈里提到了「扫一扫」和「搜一下」这两种方式。

不管是关注还是扫一扫,首先得让小程序能够触及到用户,才有被用户使用的可能,正如APP首先得被下载安装才能使用。

搜索,是一个基于品牌的行为。搜索精准的产品关键词,首先得让用户知道你的品牌才有可能搜索到,这对初创品牌是硬伤。搜索行业关键词或泛需求类的关键词,如何在最明显的位置出现在用户面前且引导用户点击前往,OMG,难道也要竞价吗?

这些都是可以预见到的用户获取成本问题。

②如何在臃肿的微信中获得存在感,实现用户留存和用户维系

不得不说微信现在已经开始臃肿了,刚看了下手机,微信占据了9.8G的内存容量(前不久才刚清理过一次),过去24%小时微信耗去43%的手机电量,另外据微信官方公布数据,用户平均在微信的停留时间为4小时。这背后是好友对话聊天、群消息、订阅号、服务号、朋友圈等一系列微信自有功能所带来的信息堆积。

等全面开放公测之后,随着开发者的增多,微信自有功能、第三方小程序功能混合在一个容器里,获得存在感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何在微信里做好用户留存和用户维系,也是一个难点。


最后想说:新机会出现时,选择做不做比怎么做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