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编辑]
systemd这一名字源于Unix中的一个惯例:在Unix中常以“d”作为系统守护进程(英语:daemon,亦称后台进程)的后缀标识。除此以外,systemd亦是借代英文术语D体系,而这一术语即是用于描述一个人具有快速地适应环境并解决困难的能力[4]。
设计[编辑]
与多数发行版使用的System V风格init相比,systemd采用了以下新技术:
从设计构思上说,由于systemd使用了cgroup与fanotify等组件以实现其特性,所以只适用于Linux[5]。有鉴于此,考虑到kFreeBSD分支的软件源无法纳入systemd,为与其他分支保持一致,Debian开发者尽力避免纳入systemd[6]。但Lennart Poettering本人对此并不在意,并称“Debian GNU/kFreeBSD不过是玩具系统”[7]。
应用[编辑]
systemd已纳入众多Linux发行版的软件源中,以下简表:
- 默认init程序为systemd的发行版
- Arch Linux在2012年10月13日将systemd-sysvcompat纳入base软件组,自此Arch Linux默认安装完即以systemd为init程序[13],同时也提供了与Arch自带启动脚本兼容用的systemd启动脚本包以方便用户,使用户能“开箱即用”[14]
- Chakra GNU/Linux,在2012.10的光盘镜像文件发布后默认使用systemd。[15]
- 可以使用systemd的发行版
- Debian GNU/Linux,于“testing”分支源中提供[16],并在2014年的技术委员会的init系统投票中决定在Debian 8 “Jessie”中将以Linux为核心的版本转换到systemd[17]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